政策加速,超500亿资金涌入,可降解塑料再掀涨停潮

 
点击 68回复 0 原帖 2021-11-30 17:58

1869年第一个塑料诞生——赛璐珞,伴随着二战后石油化工业的爆发,全球塑料产能从1950年的170万吨/年暴增至2019年的3.68亿吨/年。在1950-2015年这65年之间,就产生了83亿吨塑料,相当于一座5680米的山峰,这么多的塑料垃圾却仅仅只有1亿吨被回收利用。即使在环保观念最为普及,废弃塑料回收实施最为悠久的欧盟,在2015年废弃塑料的回收率也只有30.4%,同期全球废弃塑料回收率为19.5%。



废弃塑料的危害逐步呈现

因其拥有坚固而稳定的碳氢分子长链,让其拥有难以降解性,这也成为了塑料的劣势。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速度及其缓慢,即使太阳、热量、细菌都难以破坏塑料的结晶结构,其焚烧后会产生盐酸,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给换早造成多种污染。


塑料被随意丢弃后,留在土壤中,会逐渐破幻土壤结构,影响植物根系生长,降低作物产量。即使破碎的微塑料也会阻碍蚯蚓的生长,生产塑料时加入的毒素也会随之被释放,进而破坏土壤生态系统,使得土壤板结、地产、威胁粮食健康。最值得关注的是,塑料被遗弃后进入海洋,会被海洋生物吞食,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分解成微塑料,进入食物链中。据研究报告显示,每年将会有3%的废弃塑料流入海洋,目前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约为1100万吨,到2040年将会达到7.1亿吨,相当于每50米的海岸线会有50公斤的塑料废弃物。



全球政策共振催生可降解塑料行业拐点

随着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累积,以及人们对塑料危害的意识增强,以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1975年就出台了对于废弃物进行规划的方案,1994年推出包装法案,规定对包括塑料在内的各种物质的再循环率以降低资源消耗。2020年欧盟出台于 2021 年对一次性塑料包装征税每吨 800 欧元的法规 以及 2021 年直接禁用/限用数十种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法规。


我国也在1999年出台《国家经贸委发布(99)第 6 号令》,对发泡塑料餐具进行管控。2007年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 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以限制一次性塑料的使用,但收效甚微,直到2020年 7月发改委等九部委重磅联合印发《关于扎实 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将禁用不可降解 塑料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


综合上述各法律法规,2021 年以下塑料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被禁止生产、销 售。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违规生产、销售国家禁限的塑料制品,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 吊销营业执照,并处以 1~10 万元罚款。


大型企业为避免政策对自身利益产生影响,纷纷提前布局。国际酒业巨头保乐力加在 2018 年即宣布在全球所有业务中将不再使用由不可降 解材料制成的塑料吸管及调酒棒。麦当劳在 2018 年 6 月即表示要推出纸吸管。星巴克在 2019 年 7 月即宣布,2020年的时候全球范围内将会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改成纸质的吸管。百事可乐在 2019 年表示将摆脱一次性包装。2020 年 8 月,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相继宣布,全国各店将全面或逐步用纸质或可降解吸管取代塑料吸管。


从海外到国内,再到地方,今年来针对不可降解塑料的政策逐渐收紧,从海内外政策端传递到企业实施端,共振之下催生了可降解塑料行业的拐点,企业若超前布局,势必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可降解塑料市场广阔

政策愈发收紧,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替代材料需求喷净增长。早期,塑料的替代品有木材、纸等天然材料,以及可降解材料,经过市场的反复验证,最终只有可降解塑料获得市场的认可,被认为是代替一次性塑料的最佳方案。


可降解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瑞典,在20世纪80年代,瑞典用马铃薯、玉米等材料,制成了可降解一次性快餐盒。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于不可降解塑料性能相当,并且遗弃后在自然条件下能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不会对自然造成伤害。


随后,诞生了PLA为代表的可降解塑料,其可以在藻类、真菌等自然界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后来,PBS、PBAT、PHA 等其他生物可降解塑料也相继获得发展,从理论上能实现真正的绿色环保、无环境毒害。


可降解塑料发展至今,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主流品种都已经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的技术底蕴,剩下的就是比拼成本、政策支持力度以及下游应用的铺开速度。


目前全球每年生产近4亿吨的初级材料,用来制造1亿吨以上的塑料袋、5800万吨左右的塑料瓶,从指标可以看出包装是塑料最大的用途。然而因为包装材料的一次性应有特征,导致全球塑料拉进近60%是塑料包装。


从中短期来看,国内的直接政策驱动决定了可降解塑料在未来数年内的需求扩张空间下限。


从长期来看,全球不可降解塑料使用带来的环境成本提升打开了可降解塑料在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需求扩张空间上限。由于中国是全球塑料材料产量排第一的国家,同时也是欧美等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的工业产品供应国,全球可降解塑料替代进程将给国内企业带来远超市场预期的成长空间。



按照区域人口测算,到2025年涉政人口约达5亿,人均每周使用4个塑料袋,那么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约为52万吨。按照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每天大概使用掉30亿个塑料袋,在集贸市场机商场使用的塑料袋占比大约为10%-20%,那么也有40-80万吨,那么至少也有40-80万吨/年的替代空间。


根据测算,至2025年禁塑令完成实施后,这5大领域合计将给可降解塑料带来近400万吨替代空间,折合近800亿元市场规模。


综上所述,可降解塑料在未来不管是政策还是市场都拥有着巨大且无限的潜能!早布局早获益!


举报收藏 0打赏 0